四川省情
行政区划
【撤县设市(区)】 2020年,推进撤县设市(区)。6月,新津县撤县设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 启动并完成第二批2019年脱贫摘帽的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减少乡镇(街道)210个。从2019年启动改革以来,共减少乡镇(街道)1380个;第二批改革在2021年启动完成;截至2020年底,全省乡镇(街道)平均面积从106平方千米增加到156.39平方千米,平均户籍人口从1.8万人增加到2.93万人,完成面积扩大、人口集中、资源整合、要素聚集的目标任务。
【谋划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7月2日,印发《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指导意见》。按照省委书记彭清华7月下旬在绵阳蹲点调研指示精神,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个方面入手,以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题调研分工方案》和《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近期工作安排》,围绕“四大任务”细化明确28个专题的调研重点,开展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相关工作。至年底,28个专题调研组调研报告和专项工作方案已形成初稿,报领导小组审定。
【地名管理】 按照《四川省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严格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完善地名公共服务,推进地名标准化建设。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发现266个乡镇(街道)名字重复使用,被使用705次,减少了681次;同时,清理出“大、洋、怪、重”不规范地名合计1420条。根据民政部区划地名司10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的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暨区划地名信息更新业务培训会要求,10月30日,对全省21个市(州)民政局进行业务培训和工作安排,要求各市(州)于11月15日上报排查成果,待专家论证后确定拟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上报民政部审定。
【界线管理】 完成四川与贵州省级行政区域界线第四轮联检。根据行政区划调整情况,会同成都地图出版社编撰出版《四川省行政区划简册(2019)》。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勘界工作,开展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指导相关地区完成部分乡镇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全省涉改的176个县(市、区)有156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开展工作,其中66个县(市、区)完成招标启动勘测作业,部分县(市、区)的勘界成果资料上报省民政厅备案。推进勘界成果的开发利用,投资1318万元“编制出版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项目完成21个市(州)56册1.12万本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的矢量数据入库和印刷出版。开展平安边界线创建活动;结合界线联检,抓好平安边界创建协议落实工作;巩固创建成果,持续将平安边界建设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范围,完成全省平安边界建设考评工作。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照四川省民政厅和重庆市民政局印发的《推动成渝地区民政合作工作机制》的相关要求,和重庆市民政局签订《关于川渝线平安边界建设协议书》。
【制度建设】 研究起草《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草案)》和《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草案)》(征求意见稿)。启动“四川省建制镇设立标准与审批程序研究”“四川省街道设立标准与审批程序研究”两项课题并完成课题研究初稿,开展适应性分析与专家评审工作,年底形成《四川省建制镇设立标准与审批程序》和《四川省街道设立标准与审批程序》两个征求意见稿。
(省民政厅)
(来源:《四川年鉴(2021)》,更新时间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