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四川地情>四川省情>详细内容

四川省情地情

气候状况

【概况】 2020年,四川省平均气温15.4℃,较常年偏高0.5℃,与2018年、2019年并列历史第9高位;全省平均降水量1132.2毫米,偏多18%,居历史第2多位。年内暴雨天气频繁,分布范围广,强降水过程多,属暴雨偏多年份。全省气象干旱总体为中旱年份,春旱和夏旱范围广,局地旱情偏重,伏旱不明显。年内高温日数多,盆地西部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秋季降水日数多,盆西南、盆南出现连续2~3周的连阴雨天气,秋雨开始期和结束期均较常年推迟,秋雨期偏短,四川秋雨为正常年份。年内大风冰雹造成损失局地较重。全省平均雾日数接近常年,秋冬季盆地区域性雾霾天气较2019年偏少。全年四川省气候为较差年景。

四川省大小春生产农业气候条件总体为正常偏好。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江河来水量增多,对农田水利工程蓄水有利,年末工程蓄水状况良好。汛期暴雨洪涝及山洪泥石流灾害较多,局地灾情损失重。攀西地区及甘孜州南部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易引发森林火灾。

【气温和降水】 盆地和攀西大部年平均气温15~18℃,攀枝花21.7℃,全省最高;川西高原北部在10℃以下,石渠0.1℃,全省最低,川西高原其余大部10~15℃。全省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1.0℃,其中: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部分地方偏高1.0℃以上,理塘、稻城、会理等地偏高1.5℃。各月平均气温中:8个月气温偏高,其中,1月、3月和6月分别偏高1.3℃、1.9℃和1.3℃,6月气温排历史同期第2高位;4月、7月、10月和12月气温偏低。

四川省年降水量1132.2毫米,较常年偏多18%,列历史同期第2多位。甘孜州大部在800毫米以下,其中,得荣降水量347.0毫米,全省最少。省内其余大部地区800~1400毫米,其中盆西北、盆西南和盆南局地在1400~1800毫米,天全1907.0毫米为全省最多。盆东北、甘孜州南部和攀西地区局地偏少1~3成,省内其余大部偏多1~6成。阿坝、成都、雅安、宜宾4市(州)共有12站年降水量突破本站历史最多记录。各月降水量中:有8个月偏多,其中,8月降水量偏多83%,列历史同期第1多位;2月、4月、5月和11月的降水量偏少,其中,11月降水量偏少48%,居历史同期第2少位。

【暴雨】 全省暴雨范围广,局地降水强度大,暴雨过程多,属暴雨偏多年。据全省156站08时雨量统计,全年有151站发生了暴雨天气,其中:70站发生了大暴雨,6站发生了特大暴雨。全省发生暴雨552站次,其中大暴雨123站次、特大暴雨6站次,暴雨站次数列历史第1多位。郫县、蒲江、绵竹、什邡、西昌、蓬溪、芦山和乐至8站最大日降水量突破本站历史极大值,其中,芦山8月10日降423.2毫米,为全省历史第二大日降水量。阿坝、凉山、广元、绵阳、德阳、成都、眉山、雅安8市(州)共有14站过程雨量突破本站历史极大值,江油8月10—17日过程雨量654.8毫米,为全省最大过程降雨量。

年内,先后出现9次较大范围的暴雨天气过程:6月15—17日,6月25—27日,7月9—10日,7月14—16日,7月23—26日,8月10—13日,8月15—18日,8月22—24日,8月28—31日。

【干旱】 全省总体为中旱年,春旱和夏旱范围广,局地旱情偏重,伏旱不明显。

春旱:全省有69站(盆地39站)发生春旱,其中轻旱29站(盆地19站)、中旱10站(盆地5站)、重旱9站(盆地0站)、特旱21站(盆地15站);中度以上干旱主要分布在盆西北的广元、绵阳、德阳、成都4市局部,眉山、内江和自贡3市局地,甘孜州西南部和攀西地区大部;春旱范围接近常年,盆西北部分地方旱情较重,四川春旱综合评价为中旱年份。夏旱:全省有114站(盆地80站)发生了夏旱,其中轻旱63站(盆地37站)、中旱8站(盆地7站)、重旱13站(盆地10站)、特旱30站(盆地26站);重特旱区域主要分布在盆地西部、盆中部分丘区及攀西地区西南部;夏旱出现的范围较广,盆地重特旱站数(36站)较多,综合评价全年夏旱为偏重旱年份。伏旱:全省有42站(盆地34站)发生了伏旱,其中轻旱33站(盆地27站)、中旱2站(盆地2站)、重旱7站(盆地5站)、特旱0站;中度以上旱区主要分布在盆东北局部,发生伏旱站数较常年偏少,旱情偏轻,综合评价为轻旱年份。

【高温】 2020年,四川省有118站出现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全省有40站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8℃,分布于盆西、盆东和攀西地区局地,其中盐边、古蔺、甘洛、珙县、叙永和合江等6站日最高气温在40℃及以上,盐边日最高气温41.0℃,为全省最高,全年有15个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记录。全省平均高温日数为11.2天,较常年偏多4.8天,列历史第11多位。全省有33站高温日数在20天及以上,其中盐边、米易、攀枝花、古蔺、叙永、渠县、合江、仁和、珙县和宁南等10站高温日数在30天及以上,盐边高温日数66天为全省最多。双流和新津2站高温日数破历史记录。2020年四川省高温天气总体为偏强年份。

【秋绵雨】 全省秋季(9—11月)平均降水日数41.6天,较常年偏多2.6天,列历史同期第21多位。峨眉山、天全雨期63天为全省最多,得荣、巴塘雨期等仅20天;盆地大部和川西高原北部雨期偏多1~5天,甘孜州南部和攀西地区大部雨期偏少1~10天。全省平均日照时数301.4小时,偏多3%,列历史同期第26多位;盆西北、盆中及攀西地区大部偏少1~6成,省内其余大部地区偏多1~7成。

全省秋季平均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0.6天,偏多2.4天,列历史同期第6多位。全省大部地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7~14天,其中盆西南、盆南及川西高原局地14~21天;与常年同期比较,全省大部地区偏多,其中盆西北、盆西南及川西高原部分地方偏多5~10天。

根据华西秋雨监测指标:四川秋雨从9月9日开始,到11月1日结束,雨期长度为53天,秋雨量179.5毫米;开始期与结束期均较常年推迟,雨期长度偏短,综合强度等级为3级,属秋雨正常年份。

【大风冰雹】 全省累计遭受大风和冰雹灾害40余次,部分地区造成较大灾情损失,为近年来偏重发生年份。

4月13日,攀枝花市出现风雹灾害,造成5个县(区)32个乡镇的63631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业受灾面积5493.0公顷,成灾4197.9公顷,绝收368.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506万元。5月4—5日,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县出现强对流天气过程,伴有冰雹、大风、雷电、短时强降雨等灾害;受灾人口14603人,损坏房屋19间,农业受灾面积867.5公顷,成灾206.5公顷,绝收55公顷,其他道路等基础设施损失64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约1858.8万元。5月4—5日,宜宾市、泸州市和自贡市部分县区出现强对流天气,过程伴有强降水、5 ~ 8级阵性大风和冰雹等灾害;造成3市62876人受灾,受伤2人,紧急安置50人,农作物受灾1867.6公顷,成灾811.6公顷,绝收61.6公顷,道路等基础设施损失5643.9万元,直接经济损失7275.6万元。

【雾或霾】 全省平均雾日数30.4天,比常年偏多0.2天。除1、3、11、12月雾日数较常年偏少外,其余各月雾日数均多于常年。其中:7月、10月雾日数较常年分别偏多1.3天、1.0天,1月、11月较常年分别偏少1.2天、1.3天。盆西北、盆中大部地区全年雾日数在11~30天;盆东北、盆西南和盆南大部地区全年雾日数在30~70天,其中局部地区雾日数在100天以上,峨眉、巴中、营山、渠县和江安5站全年雾日数在100~120天,宜宾、屏山、兴文和长宁4站全年雾日数在150~180天,峨眉山站全年雾日数325天,为全省最多。

全年盆地区域性雾或霾天气过程(连续3天及以上范围超过20站)出现10次,其中3—8月无区域性雾或霾天气过程。盆地全年21天出现范围超过30站的区域性雾或霾天气,主要集中在10月和12月,分别为4天和10天,其中12月21日、27日雾或霾天气发生范围分别达71站和87站。

【地质灾害】 5—9月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945.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6%,为历史同期最多。全省有21站汛期降水居历史同期第1多位,主要集中在阿坝州、盆西北及盆南部分地方。主汛期全省出现了9次较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站数多,局地强度大,多叠加且主要集中在汶川、芦山地震灾区,导致流域性洪涝严重。

6月16—17日,金川县暴雨造成咯尔乡金江村发生泥石流灾害,导致1人死亡、1人失联;17日,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发生泥石流,阻断小金川河形成堰塞湖,造成G350烂水湾段道路中断、烂水湾阿娘寨村山体滑坡,2人在现场转移途中失联;26—27日,冕宁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彝海镇发生山洪导致19人遇难、3人失联,直接经济损失7.38亿元。

【气候对农业影响】 去冬今春(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全省平均气温偏高0.9℃,其中盆地大部气温偏高1~2℃;攀西地区西部和川西高原大部气温偏低,部分地方偏低1℃。全省平均降水量偏少17%,盆地大部偏少,其中盆中、盆西北偏少3~7成,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大部偏多1~3成。冬春季少冷冻强降温天气,冬暖明显,盆地农区大部地方热量条件较好,利于小春作物生长发育;春季气温波动正常,适宜粮油作物灌浆乳熟,增加作物籽粒重。攀西农区农业气象条件较好,土壤墒情好于常年,大部地方干旱不重,有利于夏收作物单产提高。不利的是:盆西北、盆中降水偏少,坡台地土壤相对湿度降至50%,冬干春旱偏重,部分高台旱地夏收粮油作物各生育期缩短,植株长势弱,产量结构偏差;盆地大部农区小麦条锈病和小麦赤霉病重于常年,对盆西、盆东北和盆中麦区造成一定危害。综上所述,2020年小春生产农业气候条件是利弊相当,为正常年景。

汛期(5—9月)。全省平均气温偏高0.6℃,全省农区大部偏高,攀西南部和盆西南部分偏高1~2℃。全省平均降水量历史最多,较常年同期偏多26%,全省除盆东北、甘孜州和攀西地区个别地方偏少外,其余大部地区偏多1~9成。盆地农区大部雨水充足,大春作物主要生育阶段农田水分较好,光温条件优越,作物长势良好,利于作物产量的形成和提高。不利的是:暴雨天气频繁,强降水集中,流域性洪涝导致农田被淹,盆周山区多处发生垮塌、泥石流等灾害,对盆西北、盆西南及盆中大春作物造成灾情损失;盆地夏旱局地偏重,盆中、盆南部分水稻移栽质量差于常年,移栽后缺水受旱影响分蘖,部分坡台地玉米遭受“卡脖旱”,对玉米产量形成造成一定损失。综上所述,2020年大春生产农业气候条件利大于弊,为正常偏好年景。

【气候对水利影响】 1—4月。全省平均降水量98.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较2019年同期(106.7毫米)偏少8%。偏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攀西北部;偏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盆地东北部及攀西、盆南的部分地区。强降雨过程出现较早,4月17日巴中和达州两市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4月主要江河来水以偏多为主,月平均流量与多年同期均值比较: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和沱江较常年同期增加,其余江河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其中:来水量增加最多的是沱江,较常年同期增加61.0%;来水量减少最多的是安宁河,较常年同期减少23.6%。截至4月30日,全省各类水利工程总蓄水量74.67亿立方米,占汛末蓄水计划的84.11%,比多年平均增加0.83亿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减少0.96亿立方米。

5—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807.5毫米,列历史同期第1多位,比常年同期偏多29%,比2019年同期(644.8毫米)偏多25%。全省除盆地东北部、川西高原西南部及攀西部分地区偏少外,省内其余地区普遍偏多,其中盆地西北部偏多6成以上。8月中旬,盆地的北部、西部龙门山一带和西南部发生了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受强降雨影响,青衣江干流发生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沱江上游发生70年一遇特大洪水,涪江上游发生50年一遇特大洪水,岷江下游干流五通桥站发生1953年建站以来第一大洪水,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发生超过编号洪水标准。8月,全省共有62条河流95站超警戒水位,59条河流85站超保证水位。8月全省主要江河来水量与常年同期比较:雅砻江、金沙江支流黑水河、大渡河、渠江中游偏多3~6成,岷江下游、青衣江上游偏多9成,岷江上中游、青衣江下游、沱江、嘉陵江中游、嘉陵江支流白龙江、涪江偏多1倍以上,雅砻江支流孙水河、渠江支流州河接近常年。截至8月31日,全省各类水利工程总蓄水量为88.16亿立方米,占汛末蓄水计划的99.3%,比多年平均增加10.22亿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增加5.72亿立方米。

9—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225.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较2019年同期(281毫米)偏少近20%。与常年同期比较,盆地南部、川西高原大部和攀西地区中部偏多,省内其余地区偏少,其中盆北大部分地区偏少30%以上。12月各主要江河来水量与多年同期均值比较:嘉陵江支流白龙江、金沙江支流黑水河、大渡河下游偏多1倍以上,雅砻江下游、岷江偏多1~4成,大渡河上游、青衣江、沱江下游、嘉陵江中游、渠江支流州河偏多5~8成,渠江中游接近常年,雅砻江上游、涪江偏少2成。截至11月30日,全省各类水利工程总蓄水量91.35亿立方米,占汛末蓄水计划的102.89%,比多年平均增加4.33亿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增加1.08亿立方米。

【气候对林业影响】 冬春季,攀西地区及甘孜州南部温度偏高降水偏少,季节性干旱偏重,风干物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引发多场森林火灾。2月12日,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瓦松路16千米附近草原发生火情,风力较大导致火线较长、火势较猛,总过火面积2000公顷。3月28日,凉山州木里县乔瓦镇锄头湾村与项脚乡项脚村交界处发生森林火灾,截至31日12时,过火面积约245公顷,火险长度约40千米。3月30日,西昌市泸山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约1000公顷,造成19名扑火人员牺牲、3名扑火队员受伤。4月1日,甘孜州九龙县上团乡运脚村境内大草坝周边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约190公顷。5月9日,甘孜州康定市姑咱镇若吉村发生草原火情,过火面积约7.5公顷。

【气候对交通的影响】 大雾:盆地秋冬季易发区域性雾或霾天气过程,对交通运输产生较大影响。12月27日凌晨,省内多地出现大雾,造成双流机场68个出港航班延误、27个出港航班取消、3个进港航班备降;造成省内多条高速公路实行交通管制,成都周边多条高速全线关闭,川南地区因雾关闭70个收费站,涉及自贡、泸州、宜宾、内江、资阳片区。

暴雨:全省暴雨天气频繁,降水量大,强降水日数多,降水导致多条河流超警和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对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输造成较大影响。6月17日,甘孜州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发生泥石流,阻断小金川河形成堰塞湖,烂水湾阿娘寨村山体滑坡,造成G350烂水湾段道路中断;21日,大渡河丹巴段水位上涨,国道G350线小丹路(小金至丹巴)中断无法通行,S217线丹巴县梭坡乡境内路段被大渡河水淹没;26日,阿坝州汶川县境内213国道2140千米+300米受前期降雨影响,发生中型泥石流,冲毁太平中桥施工便道及村民生活便道100余米。7月15日,受连续暴雨影响,成都至南充、广安、达州、巴中等地列车出现不同程度晚点;21日,省内多条公路交通受大到暴雨影响临时关闭;23日上午,G227线甘孜州新龙县境内乐安乡K1562+216处突发泥石流,长29米的G227线切格亚珠西中桥被冲毁。8月11日,受雷暴及强降雨天气影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其中出港航班92个、进港航班58个,14个航班取消;芦山县宝盛乡玉溪河水库路段发生山体垮塌,进出芦山县城的佛图山隧道外发生山体滑坡,造成该路段道路中断,省道S210线芦山县朝阳村路段发生山体塌方;12日,彭州市湔江路K7、K8等多处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道路中断,湔江路全路段暂时封闭,西成高铁、宝成铁路部分列车晚点运行。

(周雪惠   姜永育)

(来源:《四川年鉴(2021)》,更新时间2021年12月)

来源:《四川年鉴(2021)》 更新时间:2021-12-31 15:30:32 浏览次数:
责任编辑:何晓波